![]() |
耶穌設一個比喻、是要人常常禱告、不可灰心.路18:1 |
圖文來自耕心雜誌
獄見耶穌真自由
坐在開往台南戒治分監的路上,對我們更生人來說,感觸與一般人截然不同。就如同一位弟兄所說:「以前是坐著囚車進來,如今卻坐遊覽車;以前是階下囚,如今卻成為座上賓。」這一切的改變,都從我們遇見耶穌基督那一天開始。 #監獄生活失自由
在我們短暫的屬世客旅當中,一定會有很多第一次,讓人無法忘懷。民國八十九年那個小年夜,正是我永生難忘的人生經歷。那是我第一次坐著囚車前往看守所,第一次被扣上手銬,第一次體會一群人被銬在一起的感覺,第一次明白,原來周潤發演的《監獄風雲》不是電影,而是我日後的生活寫照,也終於明白,數字竟然可以成為我的名字。
從踏進監獄的那一刻起,我的身體就失去了自由。但是,早在犯罪的那一刻開始,我的靈魂就失去了自由。在與手銬、腳鐐與鐵鏈為伴的日子裡,我深刻體會到身體不自由有多麼難受。心中猶記,當我雙手被反銬在背後,那種強加在身體上的捆綁與束縛、不能自在移動自己的四肢,整個人就像被火燃燒般,以及那種想要跳起來卻又無法盡如己意的感覺,那種痛苦實在難以言喻。
果然,人是頑梗悖逆的受造物,適應能力與犯罪能力一樣堅強。我還記得,後來腳鐐竟成了我們較勁的一種休閒器具,比看誰穿褲子速度快(在違規房時),比看誰的腳鐐較新較亮,比看誰的腳鐐較重較大。
回顧昔日沉溺罪中的我們,竟無知的把恥辱當榮耀,拿荊棘作冠冕,在走向滅亡的道路上仍高唱凱旋歌曲,如今想來,真是何等可悲。
直到遇見耶穌,我才發現,原來自己曾經失去的,不僅是身體上的自由,我的心靈根本也從未自由過。直到離開了監獄,在中途之家的一年多裡,我才漸漸喜歡上這樣的人生,喜歡上這種平凡安靜的生活。
有一天晨更時,我觀察自己,擠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裡,與一群人合唱詩歌、讀聖經、分享不同的生命見證,曾幾何時,我竟然會過上這樣的生活?換個角度來看,世上的人如果看見我們每天花兩個小時,坐在小板凳上,數算神奇妙的恩典,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,可能還會笑我們「頭殼壞掉了」。
從前我以為自己很自由,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和資源過我想要的人生,結果卻反倒失去一切,賠上大半輩子。
如今的我,自己交出主權,讓耶穌來作我的主人,我反而得享不怕遭害、沒有恐懼、不犯罪的自由,以及懂得愛的自由。
當我們在靈裡、在耶穌基督無限寬廣的救恩之中,我們才真的擁有自由,如同聖經所說:「主就是那靈,主的靈在哪裡,那裡就得以自由。」(哥林多後書3章17節)因為我們已經是「出死入生」了,已經被耶穌救贖回來,罪不能再捆綁我們了,一切的一切,都在基督裡更新與釋放了。而這,才是「真自由」!
【#幸福練習】
你是否也被困在某種有形或無形的牢獄之中呢?願你能在耶穌裡得著真正的心靈自由!
作者:王家俊(台北市)
我從小在高雄哈瑪星漁港邊長大,父親是船員,長年在外海捕魚,短則半月、長則一年不在家。父親愛好賭博,夫妻常常為此爭吵而在家裡上演全武行。長兄如父的觀念,驅使我不自覺想要保護弟妹與母親,卻選錯了方式……。
對讀書不感興趣的我,人雖在教室裡,魂卻早飛到外面的花花世界。國一開始打架鬧事,國二上學期因曠課太多而被休學。從此由兼職的混混轉為正職流氓,成天打架鬧事,耽溺在暴力為我攫取的「勢力」。
一開始混黑社會時,我就選擇不跟老大,反而專砍老大,凶狠的行事風格讓我在地方上混出名號。16歲那年,我開始集結勢力到賭場收保護費,勢力越來越壯大,就進入哈瑪星漁港收取保護費。
民國六○年代我賺了很多錢,烏魚季時三天進帳就有兩、三萬。然而,不義之財來的快也去的快。成天出入賭場、圍事,終於在一次賭場糾紛中,我犯下殺人未遂罪,被關進高雄少年感化院。
監獄高牆無法阻隔「我們與罪的距離」,原本對吸毒非常排斥的我,竟在感化院中嚐到同儕走私入監的毒品滋味。後來越陷越深,被毒癮捆綁,二十多年來進出監獄七次之多。
妹妹信主後有次對我說:「只有福音能幫哥哥戒毒。」我內心嗤之以鼻,心想我為了戒毒已跑遍全台不下十間專門戒毒的診所、花了大筆金錢,仍不見效。信耶穌就能戒毒?真是癡人說夢話!妹妹打電話請高雄住家附近永安教會的傳道人關懷我。我勉強答應妹妹去教會看看,只想虛應故事,心底盤算著:「說不定,還能從妹妹那裡再挖些錢來買毒……」
到了教會,毒癮在體內蠢蠢欲動,我如坐針氈,根本聽不進去牧師的話。滿腦子想著,等一下要去哪裡找毒品。去了教會兩次我就放棄了。然而,永安教會戴榮福執事依舊殷勤的到我家中探訪,當時仍受毒品纏身的我既自卑又懊惱,一直趕他走,但他還是不斷來訪。
我暗自希奇:「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信仰?像我這種毒蟲,有如過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這些人為何還要一再主動來關懷我?」福音的種子悄悄在我心裡萌芽。
兩年後,外公臨終前,因母親家族中已無男丁能承接祭拜神主牌的責任。妹妹建議用基督教儀式為外公辦後事,就可省免除這些禁忌與限制。牧師和教會弟兄姊妹接到消息,趕到加護病房致意關心,並帶領外公決志禱告。隔天,外公平靜安息主懷。
我在一旁看著這群人,心中再度希奇:「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信仰?一般人對喪家敬而遠之,為何這群基督徒卻百無禁忌,還主動給予安慰關懷呢?」他們的平安到底從何而來?我將這份好奇與感動收藏在心中。
此後只要教會有聚會,我都會去參加,也會帶著母親同行。剛開始,爸爸還會嘲諷:「現在是怎樣,去教會就會飽了?」其實爸爸一直在偷偷觀察我的改變。後來父親生病,我隨伺在側,原本冰冷的父子關係得以修復。就在我決定受洗那天,爸媽也受到感動選擇在同一天受洗。
外公去世後,我雖開始穩定聚會,但仍無法斷掉毒根。於是,我開始培養跑步習慣,求神幫我戒掉毒癮。奇妙的事果然發生了!同樣一批海洛因,同夥的人施打後有感,但我卻毫無感覺。剛開始以為劑量不夠,後來加重劑量,依然無效。幾次下來,花了錢打了毒卻都起不了作用,毒癮就這樣「優雅的」戒掉了。
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信仰?因著妹妹的代禱,福音進入我心中,洗滌我汙穢不堪的過往。感謝上帝,從身邊許多基督徒身上讓我學會愛的真義。終於,我走出毒窟、重獲新生,與家人關係也得以在愛中修復。
如今,感謝上帝使用我,與基督教更生團契的弟兄姊妹一起進入監獄服事,傳講自己的生命見證,鼓勵受刑人。真的,只要你願意,時間永遠不嫌遲,靠著主耶穌的力量,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機會得到改變!
作者:口述◎蘇榮文 整理◎馬涵琳(台南市)
自從學校畢業後,媽媽總是擔心我學壞,常常耳提面命,都被我解讀為碎碎唸,而且不經意會對她頂嘴或咆哮。後來,我不耐其煩,就獨自搬到外面住。在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下,根本忘記關懷家中母親是否溫飽,只有當自己經濟拮据時,才會想起她。平日省吃儉用的母親,對我總是出手大方。妹妹不時會調侃母親重男輕女,不滿母親對兒子百般縱容溺愛。
或許是因為我不懂珍惜擁有的一切,以致後來觸法、被禁錮在黑暗的牢籠之中。吃的是粗茶淡飯、穿的是陰鬱囚服、睡的是竹蓆大的小床、活動範圍受限,更甭提娛樂了。無論時間或空間,樣樣皆失去自由。與以往要什麼有什麼的自在生活相比,真如天淵之別。我曾在牢中賭氣不吃飯,企圖餓死自己,也曾期盼自己一覺不醒,但總被連連惡夢驚醒,身心飽受折磨。
原以為人生不會比現在更慘了,未料,前陣子得知母親手上的皮膚漸漸潰爛,老人家免疫力越來越差,我開始擔心母親無法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。醫生指示要避免刺激手上的傷口,然而母親天生潔僻,動不動就要碰水。我在信中叮嚀她要定時塗抹藥膏,要多吃蔬果、多喝水、多休息,等手好了才能使用最愛的肥皂。我也答應母親我會改邪歸正,要她健健康康等我出去。
我知道母親疼惜兒子,信裡字字發揮兒子的「義務」,一連寄上好幾封,儼然承襲母親嘮叨的衣缽。如今才明白,母親的叨念是多麼寶貴啊!
此次我鑄下大錯,最傷心的莫過於母親。如今,她被拘囿在老化身軀與固著的習性裡,所受的磨難不亞於桎梏中的我,而且還要擔心兒子在獄中是否遭人欺負。母親的無奈及無助,為兒子滴下的淚水,都烙印在我心中,每當想起自己過去的荒唐,深感慚愧。
還記得童年時唱過的詩歌〈愛的真諦〉,當時只覺旋律優美,無太多感觸。如今在獄裡重新唱起,心中竟泛起陣陣漣漪。母親的愛,我絲毫無疑,縱使兒子遠走他鄉或身陷囹圄也不改變。
日前,我靈機一閃,把這首詩歌改寫成〈孝的箴言〉,將自己重新盡人子孝道的想法抒發其中。感謝上帝,從未寫過詩也沒有詩人浪漫情懷的我,為了母親,我願意挑戰自己,將這份心意記錄下來,提醒自己也勉勵他人。
向母親獻上這首拙詩,感謝她用歲月和眼淚教導我這個不孝子,求神上帝幫助我,有足夠的力量和愛去實踐自己在這篇詩中所寫的,努力彌補那尚未完成的孝道。
#孝的箴言
孝是終生侍奉又有敬重
孝是不棄嫌
孝是不傷天不害理 不做自殘的事
不求己身的溫飽 不傲慢頂撞
不貪圖父母的財
不獨享專寵只共樂天倫
總是順從 總是殷勤 總是關懷
守護長遠 守護到永久
孝是至死不渝
作者:黃敏郎(桃園)
十多年前初入橋頭教會,孫兒們尚在牙牙學語稚齡,唯恐喧擾肅穆敬拜,因此選擇坐在末排位置。久了,不但習慣老位置,也習慣視角正前方一個在優雅中藏不住風霜的背影。
有天與孫兒閒聊,他們都還記得曾有一位親切的阿祖,總在他們淘氣時,三不五時給糖甜嘴、給玩具哄開心,小小心田銘記送暖之情。我恍然想起孫兒口中的阿祖,其實就是我心中那熟悉的背影,她就是高齡八十八歲的張媽媽。這一份感動提醒我,該去探望老人家了。
【#農家女嫁作富紳婦】
這日唐突造訪,張媽媽正專注翻著一本泛黃的老相簿,我很幸運的能與她分享,一起複習她曾有的歡笑,聆聽她濃濃的思念,細訴遙遠唏噓的往事。
張媽媽生長於客家農村,繁忙的農務迫使她中斷三年日治小學的教育,由於體力不堪負荷農務的操勞,她暗自許下心願,將來絕不嫁作農家婦,不想這絲念頭卻牽絆住她上下兩場不同的人生。
那一年,她二三年華,媒妁舌燦蓮花,婚配長她二十歲的丈夫為偏房,只因夫家不用務農,家境優渥,丈夫和原配是作育英才的教師,因膝下無子,才納偏房添丁。一場名媒正娶、風光體面的婚禮,安撫了她內心幽微的糾結與矛盾。
當三男一女相繼出世後,孩子由原配一手撫養調教,張媽媽樂得輕鬆,只管料理三餐。一手好廚藝讓美味在舌尖翻滾,擄獲一家大大小小的心。亙古以來,偏房門前總是是非多,面對異色的眼光和碎語,她不僭越,安分守己,溫柔吞忍,防杜悠悠之口,日子很是順心。反而是丈夫虔誠的基督信仰,讓她精神上倍感壓力,只能敷衍配合。
【#榮華富貴轉眼成空】
人在安逸之中,容易將一切恩典視為理所當然,一味享受恩典,就容易疏忽天有不測風雲的危機。一場令她措手不及的困頓人生隱然潛藏在丈夫交友廣濶、好人做到底的掌聲喝采中。丈夫為人作保,導致債台高築,債主紛紛上門,娘家人因她的遭遇訪遍神佛,當然,神仙下不來黃金雨,無助燃眉之急,當下唯有賣盡家產還債,才是保全一家平安的唯一方法,從此全家賃屋而居,榮華富貴頃刻成灰。
雖然大房的大姊日夜迫切禱告,她焦急軟弱的心卻剛硬悖逆,暗自嘀咕:「木已成舟,妳的上帝在哪裡?」眼前,丈夫失意自棄,怏怏不樂,大姊膝前圍繞嗷嗷待哺的稚兒,回想昔日冷眼環視養在後院晃悠啄食白米的火雞,以及一家人在風雨夜共享一鍋香甜和溫暖,在炎夏暑熱同享皎白明月和沁涼夜風之景。如今,糧缸罄空,美夢乍醒。她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,粗活細作,來者不拒,每天披星戴月,片刻不得閒。
【#溫柔堅定禱告聲】
不料獨木難撐大廈,油盡燈枯。她幾度病倒床榻,椎心刺骨之痛,讓她再度質問:「眾人稱頌的全能上帝,祢在哪裡?」
這時,隔房傳來大姊的吟唱詩篇廿三篇1~6節的禱告聲:「主耶和華是我牧者,我必不致缺乏……我雖然行過死蔭幽谷也不怕遭害,因為祢與我同在。」張媽媽彷彿聽見上帝柔和聲音說:「受苦的人,我的恩典夠妳用。」一股從未有過的力量止住了涓涓淚水,那天她竟一夜好眠。從此她學著禱告,上帝的愛支撐她向前,走出讓一家溫飽的路,也心甘情願走入教會,親近救主。
當孩子們長大,以為日子否極泰來,殊不知接踵而來的不幸再度考驗張媽媽的信心。和她相濡以沫的大姊竟一病不起,長期臥床。正值青春年少的一對愛兒也飽受病魔折磨。歷經千揉百挫的磨難,張媽媽語意堅定的說:「不怕。」因為上帝是信實的,必不叫試探過於人所能承受的。在受試探的時候,上帝總會為人開出一條路,叫我們能忍受得住。(聖經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)
【#扶掖侍藥姊妹情】
她感恩順服,想起聖經中記載,約伯在一夕之間兒女家產全失、天倫夢碎、遍體膿瘡,卻仍相信上帝,後來得到上帝加倍的祝福。於是張媽媽擎起盼望,勇敢面對明天,甘心樂意在逆境中倚靠上帝,一家人松蘿共倚,同舟共濟。在大姊臥病期間,張媽媽日以繼夜,扶掖侍藥,親力親為,直到大姊百歲長壽安息主懷。在左鄰右舍眼中,張媽媽堅定的信心、無怨無悔的付出,是基督徒最美麗無瑕的福音見證。
歸去時,在曖曖春陽裡,我不禁鼻酸,我問張媽媽是否願意在《耕心》與更多人分享上帝賜予她的恩澤,她爽快答應了。一股暖暖的愛在我心口翻湧,好久,好久。
作者:陳淑靜(台南市)
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篤行教會 版權所有2025
統編:14698302 主後1957年8月20日設立
電話:(04)2201-6454 傳真:(04)2201-8121
Email:duhhsing@ms32.hinet.net
地址:404021 台中市北區文莊里文化街69號
No. 69, Wenhua St., North Dist., Taichung City 404021, Taiwan (R.O.C.)
社團法人臺中市篤行關懷協會 統編:87065140 主後2020年1月26日設立 |